四國旅行回來轉眼都過了兩個月,但遊記的紀錄進展奇慢無比(怪誰啊??),決定不要依旅行的順序而是跳著紀錄,或許速度會快一些。所以就先來說些好吃的吧!
說到四國香川,台灣人可能不熟,但說起讚岐烏龍麵,愛吃的台灣人一定都有聽過。讚岐其實就是香川縣的古國名,香川縣是日本最小的一個縣,但是烏龍麵店的密度卻是最高的。話雖如此,但還不至於到滿街放眼過去都是烏龍麵店的地步啦!最早知道讚岐烏龍麵的魅力忘了是在村上春樹的哪本書中介紹,開著車到鄉下省道旁的製麵所,捧著碗領取熱騰騰剛起鍋的麵,佐料等都要自己來,連蔥都要自己去後院拔來切,吃完後再自己洗碗,但簡單的食物卻是美味無比。年少時看到這介紹文字,畫面就不斷擴大心生嚮往,想說哪一天一定要去嚐嚐。後來這些傳說、名聲越來越大,日本不少美食電視節目也都會前去拍攝,也越來越多的旅遊書介紹,年少時的心願又再次被挑起。
所有日文旅遊書介紹四國或是香川縣時,烏龍麵的介紹會佔了一定的篇幅,因此香川縣也打算將縣名改為うどん県(烏龍麵縣,用中文念起來有點搞笑),還任命帥哥藝人要潤擔任副縣長,還積極地做了許多的宣傳。因為越來越多人慕名要來讚岐吃道地的烏龍麵,旅遊書上大多會詳細介紹如何好好享受烏龍麵店的方法。店面大致上有三種型式,第一種是一般的飲食店或餐廳模式,點餐也就跟一般餐廳一樣,所以對於不通語言的外國人來說,是最簡單可以吃到美味烏龍麵的方法。第二種是"自助型"的麵店,就是拿著托盤,像自助餐一樣,在點餐檯最前面先說明自己要點的餐的種類,再自行夾取配菜後,到點餐台最後做領餐及結帳的動作。台北一些百貨公司樓下的烏龍麵店也是這種形式。最後一種即使對於日本人也是挑戰性高的"製麵所"形式,因為店家本身就是專營製麵,所以等於是客人跑去製麵工廠吃最新鮮現做現下的麵,但就不講究吃飯的空間了,才會出現村上大叔說的要蔥等配料的話得自己去採的情形。麵的種類的話,基本上有四種。かけ是麵燙好後用冷水沖過,再加上溫熱湯汁食用,是最基本款烏龍湯麵。ぶっかけ是燙好冷水沖過,淋上較濃厚的湯汁。しょうゆ是不加湯汁,而是在麵上淋醬油加一些藥味(蔥、薑)食用。釜揚げ是在麵上加上燙麵水溫著麵,再沾醬汁吃。而釜玉是剛燙砌起的麵條,將上生雞蛋及些許醬油、藥味,拌勻後吃。這趟旅行可是如願的三種形式的烏龍麵店都有嘗試到。
第一家店是在金刀比羅宮的參道上的こんぷらうどん参道店,在金刀比羅宮的參道上有不少烏龍麵店,當然有名需要排隊的中野烏龍麵學校經營的店面也在其中,但想重溫以前在日本念書到香川旅行時吃的第一碗在地的讚岐烏龍麵的滋味,所以還是選擇了這一家。依循記憶找到這家店,當天因為是假日而且有爬金刀比羅宮樓梯馬拉松的比賽,人群相當的多,門口的大嬸熱情的招呼著,透過玻璃窗也可以看到師傅正在賣力地擀著麵條。
http://www.konpira.co.jp/shop/ こんぷらうどん的菜單
店內空間很寬廣,因為是由原本旅館的建築所改裝的店面,一旁還有賣著生烏龍麵條及土產的櫃台。因為還不到用餐的時間,所以店裡客人還不多。這家是屬於一般飲食店的烏龍麵店,所以依循著菜單上推薦的,也是當年的回憶,點了最簡單加了大量柴魚的醬油烏龍麵(JPY500)。因為是現點現下,等了一會兒時間,麵條上桌,眼前不手軟的大把柴魚花正在跳舞,裡面已經配上適當的蔥花&薑末,還有些許的麵糊渣。送餐小姐不知道是不是怕觀光客自己下手太重,簡單介紹一下這麵的特色除了品嘗柴魚的香氣外,還要淋上香川當地的醬油來食用, 就順手幫我繞了小小一圈的醬油,說扮勻後如果覺得味道不夠再自己追加醬油。
陣陣的香氣引發食慾,忍住飢腸轆轆,還是耐心的拌勻後,一入口滿口的柴魚香,薑末的味道提點的恰到好處。麵條並不會太硬太有個性,是有彈性的中規中矩的麵條。
還好有送餐小姐幫我淋的醬油,不然可能會重蹈之前過鹹的覆轍。這裡的醬油,看起來顏色雖然淡,但一些些香氣跟鹽度都已經足夠。用這碗麵來當早餐真的太幸福了。
心滿意足的吃到懷念的味道,並覺得比回憶中更美味的烏龍麵後,信心滿滿的爬上了金刀比羅宮,回到琴平車站後已是近中午,看來可以繼續進攻下一家店了。第二家烏龍麵店想去挑戰性高的製麵所。所謂挑戰性高的另外一個含意是對於我們這些只能靠公共運輸來移動的自助旅行者,製麵所通常位在偏遠的省道,實在不易到達,而且製麵所提供的用餐時間通常都只有中午的數小時的時間,有的夢幻名店甚至只開放一小時。其實沒有開車來的觀光客有時也會利用烏龍麵巴士或計程車來達成烏龍麵品嘗之旅。因此出發前從雜誌上所推薦的有名製麵所中,搭配地圖,挑選出這家看來可以走路到達的製麵所來一嘗美味。
這間製麵所就是村上春樹書中所介紹要自己去後院採蔥的名店"なかむら"製麵所的兄弟另外出來開的,所以為了區別,店名是用漢字寫成"中村うどん"。走出了宇多津車站,往前直行到一條筆直的大馬路。依據地圖,只要沿著這條馬路"浜街道"。一直直行,找到"丸龜病院"的話,就可以找到一旁的店面。但眼前的大馬路,一旁是臨海的工廠,一旁是大型倉庫的購物城,路上幾乎都是開車的人,只有自己一個人默默的在太陽底下走了快15分鐘。就在快要放棄時,終於眼前出現了丸龜醫院的指標,左轉後再走一小段,在一個住宅停車場上,遠遠看到排隊的人群,心想沒錯應該就是這裡了。走近一看,人群行列可不是普通的短,中午12點半左右的時間,排了將近30多公尺的人龍。只好趕緊加入行列。其他客人大多是家族或朋友們一起,只有自己是一個人默默排著隊。大家一邊排隊一邊期待著討論等一下要點什麼樣的烏龍麵來吃,也擔心這麼長的隊伍,到底能不能吃到,中途師傅還到店外來看看行列的長度。排到一半,離店面入口只剩約10公尺時,由前面的排隊客人傳來了有點餐方式步驟說明及菜單內容的單子,看完後再傳給下一位客人。此時師傅也走出門,拿了一個今日完賣的小小牌子,交給了隊伍最後的年輕人,告訴後來的客人不要再排了。
越接近門口越緊張,怕自己不能點好餐吃到自己想吃的,終於輪自己進入店內,但即使進到店內,前面還是排了兩三個人。店裡座位也不多,連同吧檯帶大概是10來個座位,另外一大區是冒著白煙不停在煮著麵的鍋灶。店裡外場只有一位控制全場的人,應該是老闆,雖然忙到沒什麼笑容,但是嘴裡一直沒有停過的招呼著店裡的客人下一步應該怎樣動作,所以即使外場只有他一人,但店裡所有客人的用餐過程都是很流暢的。進到店後老闆會先問要吃什麼,我趕緊按造書上教的,點了在心中默念許多遍的kamatama syou(釜卵 小),就是用剛燙起的麵拌著生蛋汁的麵。老闆轉頭向廚房喊了我要的餐食後,不時又環顧店裡客人們的動作,接著告訴我可以坐到哪個位置,在麵好之前可以自己先夾去取想吃的關東煮或是炸天婦羅。我拿了一塊看來煮得十分入味的關東煮蘿蔔,但老闆看了一眼,念了幾句,我沒聽懂他說的,他看我沒動作,有再說了一次,原來是告訴我黃芥末沾醬在哪裡,要我自己去添加。
才補好黃芥末,老闆指著我說麵好了,從廚房大嬸手上接過麵後,老闆馬上下了下一個指示說藥味都在吧檯上,可以加一點蔥,搭配這道麵的是淡色醬油,前面一位小姐跟我點一樣的,老闆看他淋醬油的手勢還交代他不要淋太多。因為有了早上醬油烏龍麵的經驗,我也只敢小小的淋了一點醬油。準備萬全後,趕緊相機拍好照。熱騰騰剛起鍋的麵條微微呈現透明,利用熱度與蛋汁拌勻後,麵條更是閃耀著金黃的光芒般,一入口,天啊!忍不住心中驚呼,不是只有硬度的彈性,外表裹著新鮮蛋汁的滑嫩與香氣,但咬下後是真的第一次體會到什麼是彈牙的口感。雖然想多咬幾下體會麵條的Q彈,因為蛋汁的滑順,竟然也稀哩呼嚕兩三下就完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排了那麼久隊伍的加乘效果,覺得這麵真的是美味無比,有點小後悔應該再來一碗或是應該點中份的,但想到店外還有那麼多人在排隊等著吃這美味的烏龍麵,也只好趕緊端起自己的餐具到櫃台跟小姐說吃了什麼結帳後(JPY250+80),就離開了店面。一看時間,排了將近半的小時的隊伍,用餐卻只花了10多分鐘,但美味又便宜,還是覺得值得的。是此行中的第一名!!
介紹中村烏龍麵的網站 http://tabelog.com/kagawa/A3702/A370202/37000135/
第三家是結束了一天的疲累行程,回到飯店附近的商店街上,還是可以看到有不少的烏龍麵店。為了證明讚岐的烏龍麵應該不管店開在哪裡,怎樣都有在水準之上,剛好看到一家雜誌上介紹過的"うどん市場",就走了進去。這家店是屬於自助式的,其實當天身體已經十分疲累,所以對於點餐台上的炸物類就PASS跳過,直接到最後結帳處點了店門口介紹的招牌:肉玉ぶっかけうどん小,就是加了洋蔥燉煮的牛肉、溫泉蛋及濃厚湯汁的小份烏龍麵。大部分的店會在前面說過的四種基本款的麵上,再加上自己店家的特色。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接近店面關門時間(因為是鄉下吧?是晚上近7點左右的時間),店裡客人不多,店員請我先入坐,一下子店裡也陸陸續續進來一些單身的散客,都是男性,感覺是喝酒前或是聚餐前,來吃個墊個肚子的小食。一會兒店員送上了餐,麵條是屬於較粗的麵條,滷過的牛肉充滿香氣,但是一入口,唉啊!或許是身體累了,或許是麵條比較粗,這麵對我來說偏硬了。加上雖然是小,但是分量其實還不少,看著店裡都是男客,我想這應該是比較屬於男人的麵吧!!不過還是充滿敬意蛋有點勉強的完食。
結束了在香川的小小烏龍麵之旅,覺得香川縣真是不愧烏龍麵縣的美名啊! 怕是回到台灣吃不到道地彈牙的烏龍麵,後悔自己的胃太小,沒有辦法多吃幾碗來抵相思啊!!!
************************************************
香川縣的官網(中文版) http://www.my-kagawa.jp/tw/